DNS隧道攻擊是什麼?|Skycloud

DNS 隧道攻擊是一種利用 DNS 查詢偽裝資料傳輸的隱匿手法,駭客可藉此竊取敏感資訊或遠端控制受害電腦。由於 DNS 流量通常被允許通過,這類攻擊難以察覺,若缺乏監控與防護,企業將面臨資料外洩與系統遭控的風險。
➤DNS隧道攻擊
➤DNS隧道運作原理
➤生活情境比喻 DNS 隧道攻擊
➤如何防禦 DNS隧道攻擊
DNS隧道攻擊
DNS Tunneling Attack 稱為「DNS隧道攻擊」或稱「DNS通道攻擊」,兩者僅是翻譯不同,它是一種濫用 DNS 協定來傳輸非 DNS 正常資料的攻擊手法。
所謂的「隧道」或「通道」是駭客把資料「偷偷打包」藏在 DNS 查詢/回應中,像是在 DNS 之中挖出一條秘密通道的概念,就是透過 DNS 開闢一個非正常用途的傳輸管道。
駭客會把惡意的資料或指令包裝在 DNS 查詢或回應裡,藉由企業通常允許的 DNS 流量,偷偷建立一條隧道來傳輸資料或控制指令,達到 繞過防火牆、竊取資料、或遠端操控 的目的。
DNS隧道運作原理
在正常的 DNS 查詢流程的情況下,使用者輸入網址後,電腦就會向 DNS 伺服器發送查詢,請求該網址網域的 IP,之後 DNS 伺服器會回傳正確的 IP 位址,讓使用者能夠順利前往並瀏覽網站,這就是一個單純的「名稱 ↔ IP」的對應。
而 DNS 隧道攻擊,駭客會把「資料或指令」藏在 DNS 查詢與回應之中,透過合法的 DNS 流量建立一條「隱藏通道」。
受害端:把資料編碼 → 放進 DNS 查詢 → 傳送。
防火牆:看到的只是正常 DNS 流量 → 放行。
駭客 DNS 伺服器:解碼 → 取回資料 / 下達指令。
DNS 隧道運作原理,就是 利用 DNS 查詢與回應作為「秘密管道」,把惡意資料傳出或指令傳入,達到繞過防火牆、隱匿通訊、竊取資料的效果。DNS 封包通常透過 UDP 53 埠傳輸,因此隧道化的惡意流量也會偽裝在這個埠口,讓傳統防火牆難以分辨。
攻擊者如何濫用 DNS
【資料外洩範例】
惡意程式將竊取的帳號密碼編碼,放進 DNS 子網域:password123.evil.com
當這個查詢送出時,會經過公司防火牆,抵達駭客控制的「evil.com」DNS 伺服器。
駭客的伺服器解碼子網域,就能取回竊取的資料。
【遠端控制範例】
駭客在 DNS 回覆中夾帶隱藏的指令。
受害電腦收到回覆後解碼,執行駭客命令。
為什麼 DNS 隧道有效
大多數企業允許 DNS 流量:
就算封鎖 HTTP/FTP/SMTP 等協定,DNS 還是必須存在,否則網路無法運作。隱匿性強:
外觀看起來就像正常的 DNS 查詢與回應。低頻率也能偷資料:
雖然傳輸速率慢,但足夠用來竊取敏感資料、維持 C2(Command and Control,駭客遠端控制通道) 通道。
生活情境比喻 DNS 隧道攻擊
現在我們用生活情境來比喻和說明「DNS隧道攻擊」的攻擊手法,讓讀者能夠更加順利理解。
情境一:大樓包裹管制
你住在一棟大樓裡。
【正常情況(一般 DNS)】
大樓有門禁管制(防火牆),住戶要搬東西出去(資料傳輸),都得經過保全檢查,像是快遞或行李箱,保全會檢查內容物,確保沒有危險品。
【駭客手法(DNS 隧道攻擊)】
有人把貴重物品或非法物品藏在「看似無害的包裹」裡,像是把金條藏進一包洋芋片袋子(DNS 查詢)裡,再透過快遞送出去(惡意 DNS 伺服器)。
保全只看到「這是洋芋片」(正常 DNS 查詢),覺得沒問題,就放行了。
但實際上,裡面被偷偷塞了寶物(敏感資料或駭客指令)。
【結果】
看似只是日常的快遞(DNS 流量),卻成為駭客和內部之間的「秘密通道」,讓資料不斷被偷運出去。DNS 隧道攻擊,就是利用「大家覺得理所當然會通過的管道」(DNS 流量),偷偷傳送不該出去的東西。
情境二:監獄書信檢查
【正常情況(一般 DNS)】
假設有一個監獄,囚犯要寫信給家人,為了安全,所有信件都會經過獄警檢查(防火牆/資安系統),只允許「普通家書內容」通過(DNS 查詢)。這就像 DNS 平常只用來做「查網址 → 找 IP」的工作。
【駭客手法(DNS 隧道攻擊)】
囚犯偷偷把「越獄計畫」寫進信紙的邊角或折縫裡(敏感資料/駭客指令),外觀看起來還是家常的問候信(就像正常的 DNS 查詢),獄警只掃一眼,覺得沒問題,就放行了。
【結果】
看似普通的信件,實際上卻成了暗號傳遞的工具,讓外面的同夥收到計畫、進一步行動(受害電腦 → 駭客 DNS 伺服器),這就是 DNS 隧道:利用「一定會被允許通過的管道」傳送隱藏訊息。這就像駭客把敏感資料藏進 DNS 查詢封包裡,即使看起來是正常流量,也能偷偷外洩資料。
如何防禦 DNS隧道攻擊
只有透過多層次的監控與防護,才能避免駭客利用「看似無害的 DNS 查詢」偷運資料或建立後門;核心思路:監控 + 過濾 + 限制 + 偵測 + 教育,多層防護才能有效阻止 DNS 隧道攻擊。
強化 DNS 流量監控
異常流量檢測:
持續監控 DNS 查詢的數量、頻率與大小,若發現「查詢過長、過於頻繁、或帶有隨機字串」的請求,應列入警示。長度與格式檢查:
正常的網域名稱通常不會過長或出現大量亂碼。
部署 DNS 安全閘道
DNS 防火牆:
過濾已知惡意網域與可疑請求。威脅情資比對:
整合威脅情報,自動封鎖惡意 DNS 伺服器。DNSSEC:
DNSSEC 主要是防止 DNS 回應被竄改,雖然不是專門針對隧道攻擊的技術,但搭配其他防護措施能降低偽造回應的風險。
終端與網路行為分析
行為異常檢測:
若某台電腦頻繁發送異常 DNS 請求,可能就是被植入惡意程式。網路隔離:
一旦發現可疑流量,立即隔離該裝置,避免資料持續外洩。流量沙盒:
可疑的 DNS 查詢可導向分析環境,驗證是否為隧道攻擊。
存取控制與最小化原則
限制 DNS Server 使用:
企業內部裝置只允許連線到指定的官方 DNS 伺服器,避免員工電腦直接查詢外部不明 DNS。分層防護:
防火牆、IDS/IPS、EDR(端點偵測)協同工作,多層過濾異常流量。
員工教育與資安政策
釣魚郵件警覺:
DNS 隧道攻擊常由惡意軟體引發,員工需避免點擊可疑郵件與附件。定期稽核:
檢查 DNS 日誌、審視是否有異常網域被頻繁查詢。事件應變流程:
一旦發現資料外洩跡象,能快速追蹤來源並封鎖。
延伸閱讀:
✔DNS是什麼?DNS運作流程、設定教學、攻擊手法全解析!
✔DNS攻擊有哪些?常見的DNS攻擊類型與風險!
✔【DDoS攻擊】DNS放大攻擊是什麼?攻擊原理、情境比喻與防禦方法
✔【DDoS攻擊】DNS洪水攻擊是什麼?
✔DNS詐騙是什麼?原理與風險一次看懂